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(chuàng)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(tài)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 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藏文網
 
站內檢索   
您當前的位置 :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
針尖繡出家鄉(xiāng)美
來源:青海日報
作者:牛玉嬌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7 07:17:38
編輯:童洋
QQ圖片20250717061444韓乙米那正在繡辣椒豐收圖。牛玉嬌 攝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 盛夏的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(zhèn)吾土貝那亥村風光秀美,圣駝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繡坊內,負責人韓乙米那正和幾位繡娘飛針走線,全神貫注,細細描繪著手中一幅幅美麗的圖景。

  “這位繡娘繡的是我們循化縣清水鄉(xiāng)紅紅火火的辣椒豐收圖,表達繡娘們希望家鄉(xiāng)越來越好的期盼……”韓乙米那停下手里的針線,眼中閃爍著光芒。

  “當初開公司,就想著能在自家門口掙點錢糊口,沒想到,不僅自己的日子過好了,還帶著她們一起,把撒拉族刺繡帶上了更大的舞臺!”韓乙米那回顧創(chuàng)業(yè)路,感慨萬千。

  韓乙米那從小就對刺繡耳濡目染,在一筆一畫、一針一線間找到了成就感和熱愛,成了家里六姐妹中最會刺繡的“巧手”。

  嫁到街子鎮(zhèn)后,她曾跟隨丈夫在西寧開飯館,后來考慮在家的父母和孩子,回到了村里。

  一次整理舊物時,韓乙米那翻出了多年前的刺繡作品,那些精美的花樣,將她拉回那個充滿成就感的年少時期,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花朵,韓乙米那心中萌生一個念頭——“如果將刺繡作品賣出去,就能在家門口掙到錢。”

  丈夫的支持給了她莫大的勇氣,但要把“深閨技藝”推向市場,談何容易?

  沒有現(xiàn)成的繡娘隊伍,她就用最“笨”的辦法——挨家挨戶敲門去游說。

  “剛開始大家都不相信‘針線’能賣錢,有的怕賣不出去白費功夫,有的怕耽誤家務和農活。”

  韓乙米那說剛開始很艱難,但只要有一個繡娘愿意加入,她就愿意堅持下去。

 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、提高積極性,她和丈夫想出了一個辦法:免費提供針線布料,每天給予30元補助,沒有專業(yè)老師,她就傾囊相授,手把手地教,直到繡娘們掌握技藝。

  這份誠意和堅持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,繡娘隊伍從最初的一兩人,逐漸壯大到四五十人,影響力也從本村輻射到鄰村。

  韓乙米那拿出自己珍藏和收集的精品繡樣給大家觀摩,手把手指導,當繡品第一次賣出好價錢時,她知道這條路走對了。

  2007年,韓乙米那和丈夫成立了公司,命運的齒輪也開始加速轉動。

  憑借精美的手工鞋墊、腰帶、枕頭等傳統(tǒng)繡品,他們在循化縣內贏得了口碑。2008年,一個巨大的機遇降臨——縣里委托她們繡制一套“奧運福娃”送往北京。

QQ圖片20250717061450韓乙米那的刺繡作品——熟睡的姐弟。牛玉嬌 攝

  “當時高興壞了,找了五六個繡娘天天在繡坊熬夜加班,干了40多天。”

  這份心血沒有白費,公司因此被評為奧運承諾踐諾先進單位。

  好運接踵而至。

  因為在省、市、縣的各種文化活動、藝術節(jié)、展會頻繁亮相,圣駝的繡品聲名遠播,訂單紛至沓來,繡娘們的足跡不再局限于循化,她們帶著撒拉族的瑰寶,走出了省門,甚至踏上了國際舞臺。

  發(fā)展和機遇并存,隨著見識的增長和競爭的增加,韓乙米那嘗試突破傳統(tǒng),創(chuàng)新打造新的刺繡產品。

  韓乙米那說:“花花草草已經不新鮮了,要繡動物、人像、景色,產品類型也從香包之類增加到了車掛、書簽、擺件等文創(chuàng)產品。”

  從沒學過設計和美術的韓乙米那,在針線堆里找靈感,通過摸索,自創(chuàng)了亂針繡等針法,讓刺繡作品的圖案更加豐富、立體。最終,公司的繡品品類從最初的18種,增長到了如今的380多種。

  通過努力,小小繡坊迎來了接連不斷的榮譽,也承載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。

  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,韓乙米那的公司按照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于2015年至2022年間,針對480名撒拉族脫貧婦女開展刺繡培訓,讓越來越多的撒拉族婦女刺繡、務農“兩不誤”“兩收益”。

  同時,公司相繼被評定為青海省“文化產業(yè)示范基地”、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撒拉族服飾傳承基地”,韓乙米那被認定為河湟刺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。

  昔日的小繡坊,已成長為承載地方民族文化振興希望的重要平臺。

  時至今日,韓乙米那的繡坊依然堅守著手工刺繡的純粹,只接手工訂單。

  她說:“機器繡得再快再好,也代替不了手心的溫度和人情味,我最大的心愿,就是守住這門手藝,讓更多的撒拉族姐妹靠自己的巧手,走出家門,成為民族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。”

  通過這項指尖技藝,撒拉繡姑們從前洗衣做飯的手,如今不僅繡出了個人價值,更繡出了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的美好圖景。

 。▉碓矗呵嗪H請螅

推薦閱讀
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
羅東川赴大通縣督導調研
`2025“第一縷陽光”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
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(jiān)督員受聘上崗
援青先進集體、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
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
避暑房預定熱,夏都讓游客感覺“涼”好
青海湟源:丹噶爾古城三人籃球賽落幕
24H熱點
針尖繡出家鄉(xiāng)美
【援青禮贊】山海情深十五載 魯青共筑高原夢
“2025和美鄉(xiāng)村公益行”活動啟動
青海省門源縣:首列生態(tài)研學“銀發(fā)”專列抵達
新修訂的《海北藏族自治州防御雷電災害條例》頒布
青海青少年延安紅色研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營
強降雨引發(fā)泥石流 400余輛車輛及游客受阻 互助縣廣...
【經濟聚焦】從“圈滿需求”到“圈暖人心”——“...
西寧不僅涼爽!還好玩、好吃、好逛——避暑度假到...
沙漠珍饈!大柴旦2025年第三屆駱駝美食季熱力“開席”
熱點圖片
跨越海拔3000米的仁心接力——援青故事(12)
跨越海拔3000米的仁...
青海湖畔的追夢牧歌
青海湖畔的追夢牧歌
湟中四年:見聞于心,山河入懷——記南京市東西部協(xié)作掛職干部、湟中區(qū)委副書記、副區(qū)長徐寧
湟中四年:見聞于心...
“有矛盾,找達保準沒錯!”——記海南州興?h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專職調解員達保
“有矛盾,找達保準...
輪印刻高原 友誼聯(lián)四!诙膶铆h(huán)大美青海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綜述
輪印刻高原 友誼聯(lián)四...
避暑房預定熱,夏都讓游客感覺“涼”好——關注西寧“避暑房業(yè)態(tài)”系列報道之一
避暑房預定熱,夏都...
藝術家們在這個西寧小山村里扎了根
藝術家們在這個西寧...
汽笛響,青春行!——青海省大中小學生“走進原子城”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見聞
汽笛響,青春行!—...
關于我們 | 法律顧問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方式
青海省互聯(lián)網新聞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:青海新聞網
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
E-mail:webmaster@qhnews.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
 
img

針尖繡出家鄉(xiāng)美

青海日報
2025-07-17 07:17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
img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img

針尖繡出家鄉(xiāng)美

青海日報
2025-07-17 07:17
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
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(fā)送給朋友、保存圖片

針尖繡出家鄉(xiāng)美

  • 2025-07-17 07:17:38
  • 來源:青海日報
QQ圖片20250717061444韓乙米那正在繡辣椒豐收圖。牛玉嬌 攝

  青海新聞網·江源新聞客戶端訊 盛夏的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(zhèn)吾土貝那亥村風光秀美,圣駝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繡坊內,負責人韓乙米那正和幾位繡娘飛針走線,全神貫注,細細描繪著手中一幅幅美麗的圖景。

  “這位繡娘繡的是我們循化縣清水鄉(xiāng)紅紅火火的辣椒豐收圖,表達繡娘們希望家鄉(xiāng)越來越好的期盼……”韓乙米那停下手里的針線,眼中閃爍著光芒。

  “當初開公司,就想著能在自家門口掙點錢糊口,沒想到,不僅自己的日子過好了,還帶著她們一起,把撒拉族刺繡帶上了更大的舞臺!”韓乙米那回顧創(chuàng)業(yè)路,感慨萬千。

  韓乙米那從小就對刺繡耳濡目染,在一筆一畫、一針一線間找到了成就感和熱愛,成了家里六姐妹中最會刺繡的“巧手”。

  嫁到街子鎮(zhèn)后,她曾跟隨丈夫在西寧開飯館,后來考慮在家的父母和孩子,回到了村里。

  一次整理舊物時,韓乙米那翻出了多年前的刺繡作品,那些精美的花樣,將她拉回那個充滿成就感的年少時期,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花朵,韓乙米那心中萌生一個念頭——“如果將刺繡作品賣出去,就能在家門口掙到錢。”

  丈夫的支持給了她莫大的勇氣,但要把“深閨技藝”推向市場,談何容易?

  沒有現(xiàn)成的繡娘隊伍,她就用最“笨”的辦法——挨家挨戶敲門去游說。

  “剛開始大家都不相信‘針線’能賣錢,有的怕賣不出去白費功夫,有的怕耽誤家務和農活。”

  韓乙米那說剛開始很艱難,但只要有一個繡娘愿意加入,她就愿意堅持下去。

 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、提高積極性,她和丈夫想出了一個辦法:免費提供針線布料,每天給予30元補助,沒有專業(yè)老師,她就傾囊相授,手把手地教,直到繡娘們掌握技藝。

  這份誠意和堅持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,繡娘隊伍從最初的一兩人,逐漸壯大到四五十人,影響力也從本村輻射到鄰村。

  韓乙米那拿出自己珍藏和收集的精品繡樣給大家觀摩,手把手指導,當繡品第一次賣出好價錢時,她知道這條路走對了。

  2007年,韓乙米那和丈夫成立了公司,命運的齒輪也開始加速轉動。

  憑借精美的手工鞋墊、腰帶、枕頭等傳統(tǒng)繡品,他們在循化縣內贏得了口碑。2008年,一個巨大的機遇降臨——縣里委托她們繡制一套“奧運福娃”送往北京。

QQ圖片20250717061450韓乙米那的刺繡作品——熟睡的姐弟。牛玉嬌 攝

  “當時高興壞了,找了五六個繡娘天天在繡坊熬夜加班,干了40多天。”

  這份心血沒有白費,公司因此被評為奧運承諾踐諾先進單位。

  好運接踵而至。

  因為在省、市、縣的各種文化活動、藝術節(jié)、展會頻繁亮相,圣駝的繡品聲名遠播,訂單紛至沓來,繡娘們的足跡不再局限于循化,她們帶著撒拉族的瑰寶,走出了省門,甚至踏上了國際舞臺。

  發(fā)展和機遇并存,隨著見識的增長和競爭的增加,韓乙米那嘗試突破傳統(tǒng),創(chuàng)新打造新的刺繡產品。

  韓乙米那說:“花花草草已經不新鮮了,要繡動物、人像、景色,產品類型也從香包之類增加到了車掛、書簽、擺件等文創(chuàng)產品。”

  從沒學過設計和美術的韓乙米那,在針線堆里找靈感,通過摸索,自創(chuàng)了亂針繡等針法,讓刺繡作品的圖案更加豐富、立體。最終,公司的繡品品類從最初的18種,增長到了如今的380多種。

  通過努力,小小繡坊迎來了接連不斷的榮譽,也承載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。

  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,韓乙米那的公司按照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于2015年至2022年間,針對480名撒拉族脫貧婦女開展刺繡培訓,讓越來越多的撒拉族婦女刺繡、務農“兩不誤”“兩收益”。

  同時,公司相繼被評定為青海省“文化產業(yè)示范基地”、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撒拉族服飾傳承基地”,韓乙米那被認定為河湟刺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。

  昔日的小繡坊,已成長為承載地方民族文化振興希望的重要平臺。

  時至今日,韓乙米那的繡坊依然堅守著手工刺繡的純粹,只接手工訂單。

  她說:“機器繡得再快再好,也代替不了手心的溫度和人情味,我最大的心愿,就是守住這門手藝,讓更多的撒拉族姐妹靠自己的巧手,走出家門,成為民族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。”

  通過這項指尖技藝,撒拉繡姑們從前洗衣做飯的手,如今不僅繡出了個人價值,更繡出了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的美好圖景。

  (來源:青海日報)

作者 牛玉嬌
編輯:童洋
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